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养生知识 > 三大退烧治疗方法 中医常用有效散热 正文
时间:2025-04-25 22:42:03 来源:网络整理 编辑:养生知识
为了便于大家理解,在讲具体内容之前,我们先来观察一种生活现象,如果我把一个高热的病人比作一壶正在烧开的水,“退热”就是要使这壶水冷却下来,你想有几种方法?我想至少有3种:首先,要把炉火关掉,以减少产热
为了便于大家理解,在讲具体内容之前,烧治我们先来观察一种生活现象,疗方如果我把一个高热的法中病人比作一壶正在烧开的水,“退热”就是医常用要使这壶水冷却下来,你想有几种方法?效散我想至少有3种:首先,要把炉火关掉,大退以减少产热,烧治这叫“釜底抽薪”;其次,疗方应把壶盖打开,法中或将开水搅拌,医常用以增加散热,效散所谓“扬汤止沸”;再次,大退可往开水中兑入冷水,烧治甚至冰块,疗方所谓“热者寒之”。其实,这三种方法在中医的退热治疗中都十分常用。下面就来具体讲讲这三种退热方法的应用。
1.釜底抽薪法
相当于中医“通腑泄热法”,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。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。如病人出现高热汗出,大便不通,腹胀、腹痛拒按,甚至胡言乱语,舌苔黄糙起刺,脉滑有力时。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,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。故常用大黄、芒硝等药,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,以通利大便,泻下热结,使邪热从下而去,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;再者,通便去火,又能保护阴液,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,限制体温上升,这也有利于退热。
2.扬汤止沸法
相当于中医“疏散退热法”,即用药性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。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,一是发汗退热法,适用于表证发热的病人,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并见,无汗或有汗不畅,这是由于体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发热,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,又可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大类。前者恶寒明显,一般无汗,且兼有头痛,肢体酸痛,鼻塞流清涕,口不渴,咽喉不痛,脉浮紧等;后者发热明显,一般有汗,且兼有头痛,口渴,咽喉肿痛,脉浮数等。发汗退热法宜根据寒热之异来选取不同的药物,如风寒表证常用辛温发汗药,如麻黄、桂枝、羌活等;风热表证常用辛凉发汗药,如柴胡、升麻、薄荷等。通过发汗散邪,使邪热外达,发热随之减轻,从而达到退热之效,符合中医经典著作《黄帝内经》所说的“体若燔炭,汗也而散”的治则,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尤其有效。二是升散退热法,适用于内有郁热的病人,因邪热内郁于里,常表现为发热,胸膈烦热,口干唇裂,面色红赤,口舌生疮,舌红苔黄,脉数等,可于清热方剂中酌加薄荷、升麻等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功,此符合《黄帝内经》所说的“火郁发之”的治则。但应注意的是,发汗退热法虽十分常用,且有很好的退热作用,但过汗能损伤津液,故对体虚病人应当慎用。
3.热者寒之法
也是中医最常用的退热法之一,即用药性寒凉(甘寒或苦寒)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。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。如见高热不退,汗出较多,口渴喜喝冷饮,脉象洪大而数时,为热盛津伤证,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,宜用甘寒退热法,如石膏、生地、麦冬等;如见高热烦躁,口燥咽干,便秘尿热,舌红苔黄,脉数有力,为热毒炽盛证,当用苦寒清热法,如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栀子等。由于本类药物性多寒凉,易伤脾胃,故应注意适可而止。
最后,值得指出的是,上述三法皆宜于实热证,不宜于虚热证;在临床上可以单独应用,如能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应用则退热效果会更好。另外,病人高热大汗时,中医并不主张用冰袋等冷敷法,以免影响出汗,反不利于退热。
治疗疥疮最快的方法图片 无缘无故怎么会得疥疮2025-04-25 22:41
内外皆美5秘诀 放松心情养出来2025-04-25 22:40
六式久坐上班操 2分钟缓颈椎疼2025-04-25 22:28
饭前10分钟按这两个穴可以减肥2025-04-25 22:27
慢性胆囊炎注意事项及饮食禁忌是什么?2025-04-25 22:09
用三七粉做面膜让肌肤美白出众2025-04-25 21:57
面部按摩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5大穴位可常按2025-04-25 21:30
不到30脱发成灾?中医:盲目食疗不可取!2025-04-25 21:25
健身垫买多厚的比较好?怎样挑选一条好用的健身垫?2025-04-25 21:21
内外皆美5秘诀 放松心情养出来2025-04-25 21:10
苹果助消化吗早上空腹吃苹果好吗 空腹千万别吃11种食物2025-04-25 22:34
精力不足老觉劳累 养八习惯活力无限2025-04-25 22:24
冬季室内净化空气 11大盆栽不宜种植2025-04-25 22:14
早起口气有异味 四措施根本解决2025-04-25 22:02
鱼鳍的作用鱼鳍的作用2025-04-25 21:55
用三七粉做面膜让肌肤美白出众2025-04-25 21:27
朋友饭后别做12事 伤身体让健康打折2025-04-25 21:26
精力不足老觉劳累 养八习惯活力无限2025-04-25 21:21
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2025-04-25 21:05
夏季养生需要注意什么?2025-04-25 19:55